01
卓识专家·风华掠影
包振民 Bao Zhenmin
包振民院士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主席。
长期从事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扇贝种质资源、基因组学和发育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开发了首个贝类BLUP遗传评估系统,建立了扇贝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育成5个扇贝优良品种,改变了扇贝养殖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为探索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模式做出重要贡献。
02
求真笃行·谋海济国
深耕育种开新局,扇贝养殖展宏图
扇贝,昔日贵为海珍品,现在已经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大宗贝类,这离不开包振民的重要贡献。我国扇贝食用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初,以中国海洋大学贝类学家王如才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陆续攻克了扇贝半人工采苗技术、室内全人工育苗技术和筏式养殖技术,带动扇贝养殖这一产业在我国逐渐兴起,并被誉为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流行病害暴发,给我国扇贝养殖业带来致命打击,培育高产抗病良种的工作被提上日程。当时,我国水产养殖几乎没有育种基础,包振民带领团队毅然投身其中,攻坚克难。从理论研究、模型方法、技术体系、养殖验证,摸索、尝试、失败、再研究、再尝试……
2006年,凝聚着无数心血的栉孔扇贝新品种“蓬莱红”通过了国家新品种审定。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柱大、抗逆性强、壳色鲜红、遗传性能稳定……“蓬莱红”一经推出,就迅速赢得了水产养殖户们的喜爱。这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培育的第一个扇贝新品种,扭转了我国扇贝养殖业长期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先后荣获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在,我国扇贝年产量近200万吨,约占全球的80%。”在包振民和团队的努力下,“蓬莱红2号”“蓬莱红3号”“海大金贝”“海益丰12”等扇贝新品种不断涌现,为中国百姓提供了美味佳肴和优质蛋白质。
03
智者箴言·洞见真知
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捧得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他说“我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一艘艘满载山东培育的优良品种的养殖工船游弋在东海、南海和大洋远海;二是希望老百姓的餐桌上摆满我们养殖的名贵海鲜。”
您认为扇贝等贝类水产的养殖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及影响?
您认为我们要开拓渔业发展空间,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04
慧心寄语·深邃期许
“育种工作没有终点,更好的永远是下一个,不能有丝毫松懈。” 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海南省热带水产种质重点实验室,沿着祖国的海岸线,一个个高端水产种质创制创新平台搭建而起,成为中国海洋大学推动我国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将着力破解水产种业‘卡脖子’难题,全力守护‘蓝色粮仓’,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包振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