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资讯

地震来袭怎么办?浙江研发这些“黑科技”让人大开眼界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31日讯(记者 俞笛)5月31日,由省科技厅、省安监局、省科协和省地震局...…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31日讯(记者 俞笛)5月31日,由省科技厅、省安监局、省科协和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2018年浙江省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杭州召开。“防震减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两个高水平’浙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更是建设防震减灾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浙江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新初在会上表示。

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元素。虽然浙江并非地震多发省份,但利用“黑科技”加强防范,却是本次大会上的亮点。记者看到了一台名为“量子重力仪”的机器,或许能够为地震预报提供一条新的探索道路。

“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面上还没有感受到,但其实地壳已经开始运动了。我们通过重力值的变化去反演地壳运动,进而可以为预测地震的发生提供更多的支撑。”浙江工业大学量子重力仪研究团队成员王晶告诉记者,量子重力仪是一种新型的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仪器,它可以利用微观的原子作为测试质量,基于冷原子物质波干涉的方法实现精密的重力加速度测量,“与传统的重力仪相比,测量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在地球物理的基础研究和地震灾害的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防震减灾,以防为主,震害防御技术研发能够有效提升城乡建设工程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这是粘滞阻尼器,把它放到建筑框架里,可以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浙江建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员高凌告诉记者,粘滞阻尼器由缸筒、导杆、活塞、租你通道、阻尼介质等部分组成,当工程结构因震动或者受外力而发生形变时,活塞和缸筒发生相对运动,使阻尼介质通过阻尼通道,将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外界输入结构的震动能量,达到减轻结构震动响应的目的,“除了抗震,还能抗风,现在在浙江,已经应用到白马湖那边的中国动漫博物馆了,另外还有宁波的一个地铁上盖项目。”

地震一旦发生,应急救援则是第一要务。据了解,浙江省地震局联合大数据公司,研发了手机人流热力图全国大震值班系统,为国内700多次地震应急提供震区人口分布等重要决策信息。“地震发生后,系统会生成了震前五分钟、震后五分钟的两张热力图,如果地震比较严重,导致通信公司基站倒塌,或者wifi数量减少,那么这个时候同样区域范围内,我们得到的数据会比震前急剧减少,这时我就能判断这是比较严重的受灾区域。”杭州远眺科技有限公司应急行业线总经理沈薇莲告诉记者,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基于地图、热力图数据,结合当前位置,综合避难场所区域,以及个目标路径上拥挤程度,并结合救灾路线,可以生成最优的避难路径,“这个数据就可以提供给相关部门,辅助他们的决策。”

编辑:郭荣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zixun/15886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