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资讯

浙江有无问题疫苗?多地疾控部门发布声明 教你如何查批号

这两天,“疫苗”事件引发大家关注。不少浙江家长关心浙江的疫苗到底安不安全?记者从浙江省疾控中心了解到...…

这两天,“疫苗”事件引发大家关注。不少浙江家长关心浙江的疫苗到底安不安全?

记者从浙江省疾控中心了解到,省疾控部门将会在明天(7月23日)有统一发布。

今天记者走访了杭州市拱墅区大关上塘疫苗接种处、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表示没有涉事疫苗。另外,对于问题“狂犬病”疫苗,记者向杭州市红会医院、杭州市疾控中心等接种部门进行了了解,对方表示:“现在杭州市主城区的狂犬疫苗都是没问题的。”

目前,宁波、金华、瑞安、桐乡、海宁、德清、安吉等市县已发布公告,表示未使用长春长生等涉事批次百白破或狂犬病疫苗。
海盐、长兴、嵊州等地的疾控中心本周都表示,没有使用过长春长生的人用狂犬病疫苗。

在浙江,一类疫苗由省级疾控中心通过集中采购平台集中采购,然后通过省、市、县疾控部门逐级配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疫苗专家坦言,随着预防接种观念的深入,公众对疫苗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大。

国产疫苗从研发、生产到审批、上市都应该有非常严格的流程要求,专家说:“所有疫苗都是浙江省政府委托浙江省疾控招标,择优录取。目前,涉事的这两个批号都没有的,应该整个浙江省都没有的。”

那么,如果真的打到了所谓的“问题疫苗”,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除了疫苗之外,还有其他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吗?

浙医二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柴月阳作了解答。

“市民朋友也不需要过于恐慌担心,这些问题疫苗总是极少,大多数都是没问题的。它可能只是没有效果,就是效价不够,起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相关国家规定的疫苗还是要注射,不可能说不去打疫苗,只是说要去医院和正规的防疫中心去打。”

对于“疫苗”事件,同样是作为一位父亲,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没能忍住,他在微博上评价道:



这两天,家长们狂翻孩子疫苗本,不少人发现,自己孩子接种的疫苗,正是出自长春长生(即长生生物的子公司),而且不止一个种类。



经检查,长春长生生产的疫苗共计25万多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控中心,现在库存186支。吉林省食药监局没收长春长生这批药品的违法所得共85万多元,并处以258万多元的罚款。

自去年11月份查出问题疫苗后,山东省已经对未接种的疫苗启动召回,同时制定了对已经接种百白破问题疫苗的儿童进行重新接种的计划,但是目前尚未实施。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曾在去年11月表示,这次涉事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的原因和结论,将在调查后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但截至目前,未有检验结果相关信息披露。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广东、青岛等多地疾控部门表示,未使用长春长生问题百白破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可以查看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百白破疫苗接种记录,与公布的疫苗生产企业和批号进行对照,判断是否接种了相应批号的不合格百白破疫苗。也可以咨询接种单位,由接种单位协助查询所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批号,判断是否接种了相应批号的不合格百白破疫苗。还可以拨打12320卫生热线咨询。家长如果确定孩子接种的是涉事的百白破疫苗,可以结合孩子接种的次数和批次情况,向当地疾控部门或者接种单位咨询,看是否要继续补种。
小编get了最新的查询方法,教给各位!

家长们可以赶紧登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官网,查询自己孩子注射的疫苗批次是否合格!

网址:http:\/\/www.nicpbp.org.cn\/CL0108\/

具体查询步骤

以网友@大璐璐6发的截图为例

如果想要查找批次为武汉生物201605030-1的百白破疫苗是否安全

1.首先登录http:\/\/www.nicpbp.org.cn\/CL0108\/

2.然后点击2016

3.生物制品批签发到疫苗进入市场需要一个时间差,批号是201605030-1的话,就从10月开始查

4.找到批次后,看后面是否有“予以签发”四个字,有的话,就是合格的!

总结下流程:

1、登陆网址:

http:\/\/www.nicpbp.org.cn\/CL0621\/

2、根据下方的“过往生物制品批签发”点击你要查询的年份

3、从生物制品批签发到疫苗进入市场可能需要一个时间差。比如你的批号是201605030-1的,你可以从在2016年10月左右开始查询。

一查到底

方可纾解疫苗焦虑

对此,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说,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

关于疫苗的文章再次刷屏,也带来不少焦虑。当此之时,更应该用“权威的真相”来回应公众的疑问:“生产记录造假”的具体情况如何?对疫苗功效有何影响?之前的疫苗是不是存在同样的问题?问题“百白破”疫苗流向了何处?这需要各地卫生部门、疾控中心和食药监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作出翔实调查,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安抚社会情绪,疏导公众焦虑。这是应对围绕疫苗出现的舆情时,最关键的一环。

构建“疫苗信任”,政府机构在疫苗生产、使用上的监管,需要更有力,对非法的生产经营行为“重拳治乱”,如果处罚只是“雨过地皮湿”,就形不成教训、也够不成震慑。

编辑:王鑫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zixun/15735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