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观众消费理念的转型,文化类等“慢综艺”节目逐步火热,综艺节目向垂直深耕领域发展,这给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发展造成了冲击,节目面临选题枯燥、模式形态单一、文化内涵不足、依靠流量明星夺噱头的质疑,如何打破质疑成为此类节目发展的关键。
近期,浙江卫视推出大型星素传承类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第二季,提高文化传承的国际化,明星和素人共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人和传承人。
节目回归最初的起点,坚守最初的制作理念,将“慢文化”与“快竞技”有机融合,提高节目文化属性以丰富竞技类真人秀内涵,实现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创新,为竞技类真人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 一、正能量“奔跑力”,还原真实节目状态 《奔跑吧》第二季实现奥运冠军团首次大集结,将“运动力”“团队力”“幽默力”“脑力”等正能量标签发挥到极致。 节目塑造了“奔跑吧家族”和“运动冠军家族”的协作人物关系,在真人秀节目中营造“大组合”人设的尝试和融合。 跑男团与嘉宾协作对抗名校学霸,正是对他们“奔跑力”“运动力”“团队力”的极大考验。龙舟比赛仅仅依靠个人蛮力是无用的,必须依靠团体的力量,将每个人的力量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才是获胜的关键。 从个体到团体,在奔跑的路上他们相互扶持一路前行,凝聚成独特而强大的“奔跑力”,最终在龙舟比赛中取得佳绩。这种“奔跑力”正是“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和追寻美好生活的重要行动力。 《奔跑吧》第二季在节目呈现上并没有一味的营造综艺的娱乐感,而是通过中间的一系列训练失误,还原节目最真实的状态。 王祖蓝一直跟不上节奏被女教练多次点名、李晨导致训练失败全员落水、Angelababy由于体重和能力的原因成为替补队员等,这些看似“消沉”的灰色时刻,实际上进一步丰富了跑男团的人设性格,也将龙舟比赛还原得更真实更有表现意义。 在训练过程中,冠军们在比赛场上严肃的刻板印象也被完全颠覆,通过节目中的设置、训练等趣味任务,比纪录片更真实的呈现了惠若琪、张国伟、苏炳添、武大靖等运动员可爱的人物性格,这种亲近感和真实感也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二、国际化文化输出,促进高度文化自信 《奔跑吧》第二季在提高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更是将做好文化输出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节目的国际属性,向世界人民展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较其他同类大综艺,跑男的“国际化”视野和属性是最为独特并值得放大的,从走出国门登上联合国舞台,到参与国际龙舟赛,即便没有走出国门,但是用宏大的叙事背景抬高了龙舟的国际文化意义,同时巧妙使用了国际学霸团,节目的国际口碑和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 当然,节目除了想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强大魅力,更多的也是想提高节目的“传承力”,传承和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龙舟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饱满的活力和民族特色属性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参与其中。 但龙舟也仅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不局限于国内更是在国际社会燃起热度,中华文化的传承不仅要做好内部传承,更要做好国际化传承。 三、高互动星素融合,展现新时代青年风貌 《奔跑吧》第二季创新和完善了“星素结合”模式,逐渐从星素结合1.0时代向“素星融合”2.0时代过渡。节目准确理解明星和素人的内在含义,厘清明星和素人的定位,不断加强明星和素人的互动。 在节目中,素人已经不再是明星的陪衬,更是明星的竞争对手和指导老师,龙舟赛中和女教练之间老师和学生的人物关系,将素人形象刻画的更加立体生动,强化了素人在真人秀节目中的价值和互动,增强了素人的参与感。 同时节目重构了新时代的全球优秀青年形象,为世界优秀青年展示自我搭建平台。 从参加联合国青年倡议论坛演讲,到国际名校学霸龙舟赛,跑男团与众多青年学子进行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比拼,节目用自身的平台影响力为这些有才能、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卓越风采。 编辑:钟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