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恢复近海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我省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利用报废船体、混凝土、玻璃钢构件等礁体类型,为海洋生物建造栖息家园,实现了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三年来,共计投入1.6亿元,在日渐荒漠化的海底建成了551公顷的海底森林。
在烟台豆卵岛附近投放人工鱼礁后,经资源调查监测,礁区单位水体内藻类生物量是未投礁前的3.2倍,海洋底栖生物恢复和生长速度明显加快,鹰爪虾、乌贼、螃蟹等的收获量已成倍增长,鱼类也由投礁前的5种增加到28种,每百平方米存鱼量由投礁前的0.48公斤增加到52公斤,虾蟹贝类大量增殖。
据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副站长王云中介绍,通过定期对礁区增殖效果观察和试捕发现,近岸礁区投放的海参等海珍品普遍长势良好;深水区人工鱼礁聚鱼效果明显,在同一海域试钓,单位时间内礁区渔获产量是非礁区的15-20倍,单个船礁最大聚鱼量2000公斤,礁区生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保护。据调查统计,省财政扶持的6处人工鱼礁区,预计全年可增产水产品225吨,总产值3039万元。
据了解,今后三年的时间,山东将再建造10个人工鱼礁项目区,面积将达3000公顷。(完)(记 者 吴修安 通讯员 马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