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海洋资源,1995年起,海州湾渔场开始了国家统一的伏季休渔。积极配合这一政策,海洋渔政部门加大了对违规捕捞行为的监控查处。2002年开始,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批准实施总投资1600万元的“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上海水产大学和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项目设计。10万亩的海上鱼虾 “安乐窝”,目前已投放水泥礁体、船体礁和浮标礁累计2175个,辐射面积达到6950公顷,成为渔场资源恢复的重要基础。2003年以后,省市海洋管理部门在主动推进减船转产政策的同时,稳步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减船235条和放流1.5亿尾黑鲷、东方对虾、牙鲆的举动,有力地压缩了近海捕捞强度,促进了海洋生物种群的增长、丰富。
仅仅3年前,作为汇入海州湾的一条重要淡水河,75公里长、流经山东莒南和赣榆县的龙王河还是“黑得像石油”。这一难打的跨省官司最后惊动了国家环保总局派人现场协调,促成双方环保部门联手共建治污机制,一举打破了制约渔业资源恢复的瓶颈。前几天,当我们走近碧波荡漾的龙王河下游,水中肉眼可见一条条欢快的小鱼。与之相对应,今年初开始,赣榆县投入5000万元,对县内惟一的排污通道沙汪河进行整治,目前工程已经进入扫尾。
赣榆县临港产业区副书记顾绍波介绍:“今年以来,我们拒绝了投入50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共同的原因是环评不过关。”据了解,包括临港产业区在内的4 个清洁型工业园区,每个都配套了日处理2万吨能力的污水处理厂,为沿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集中去污处,在源头杜绝可能带来的污染同时,还设置了节能减排的高位环保门槛,保证了海州湾渔业资源的健康恢复。
赣榆县海洋渔业指导站站长彭言强表示,生态修复和治污减排并举的养海护海措施,让海州湾的水质始终稳定在国家多次抽检肯定的“清洁”水平上,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繁殖、觅食场。据该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专家定点检测发现,海州湾渔场生物料较以前增加三成,海洋鱼类单网捕捞量上升约一半,且多为经济价值高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