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生态

凌佳豪:海拔4500米上的帮扶 一名浙江广电人的“援藏计划”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31日讯(记者余丽燕 黄捷)距离浙江3700多公里的西藏那曲,素有“羌塘...…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31日讯(记者余丽燕 黄捷)距离浙江3700多公里的西藏那曲,素有“羌塘聚宝盆”之称,除了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畜产、矿产、旅游、藏药材和水能、风能、太阳能……都构成了那曲的独特壮美。作为浙江对口支援的城市,雪域高原的那曲处处都有浙江援藏干部人才的身影,来自浙江广电集团的凌佳豪就是其中一员。2016年7月,他主动报名到那曲电视台开展工作,要完成他心中的“援藏计划”。

凌佳豪在格萨尔赛马节那曲赛马场工作现场

“到那曲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以摄像的身份去拍摄那曲赛马节。当时因为过去才几天的时间,工作结束后出现了严重的缺氧反应,在急救中吃了速效救心丸。”高寒、低压、缺氧,是那曲高原给凌佳豪的“见面礼”。恢复过来的他,迅速攻克了高原关、语言关、风俗关等种种难关,把自己的工作经验融汇贯通,以加倍的热情投入了那曲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他在全台各个部门轮岗,和藏族同事沟通交谈,分析工作难点,并将自己的专业心得全部贡献出来,一一讲解技术关键。

那曲电视台节目制作现场

“我过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浙江援建的1200平米演播厅投入使用,这正好是我熟悉的领域,我把演播厅工作的流程和技术上把控,都教导给了他们。”2006年,凌佳豪进入浙江广电集团制作中心转播部工作,十年时间里,他出色地完成了《中国梦想秀》《中国新歌声》《奔跑吧》等几百档电视节目的录制和转播工作。大型演播厅刚建成,眼看着那曲电视台同行的手足无措,凌佳豪带着大伙从认识线缆开始,分清什么是同轴电缆,什么是卡侬线,一步一步深入教学。

“有一次我让一位同事把CCU后端的摄像机光缆拔一下,过了很久没有反应,我就看他一直在那儿捣鼓,结果他拿着螺丝刀把光纤插口卸了下来。我这才意识到,对方可能不太了解摄像机光缆的相关构造。经过我的讲解,他试了一下,果然成功了。”当时那区电视台同行既惊讶又开心的表情,让凌佳豪记忆犹新。

凌佳豪(左)和那曲电视台同行合影

之后,凌佳豪又和同事们一起,调整白平衡,调整音箱位置,设置切换台、调音台、CCU、OCP、录像设备等等。在大伙的努力下,这个在4500米高原上的最大演播厅最终投入使用,并完成了多个节目的录制。

那曲电视台演播厅现场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定了一个计划:一个是传帮带,在我的技术领域可以带出几个技术骨干,第二个就是帮他们做一些技术革新,第三就是希望通过和浙江广电集团的沟通,帮助当地更新一些设备。”为了完成自己制定的“援藏计划”,在一年半的援藏周期结束之后,凌佳豪又一次提出了援藏申请,“目前为止我的计划完成了50%吧,现在在做的就是带那曲电视台的同事到浙江来进行培训。”

援藏近两年的时间,长期生活在高寒环境下,35岁的凌佳豪身体抵抗力开始下降,变得容易过敏。因为不容易出汗,尿酸指数也明显升高。除了健康上的影响,对家人的愧疚也常常萦绕在凌佳豪的心头。

援藏期间,凌佳豪每年只能回一次家,平常和家人见面都只能隔着屏幕。2016年第一次前往那曲时,女儿才刚满周岁,“女儿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这两年错过了她的成长,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遗憾。下个月就是她生日了,但是我马上要走,所以想在走之前给她提前过个生日。”给女儿过完生日,凌佳豪又一次奔赴3700多公里以外的那曲,继续他未完成的“计划”。

“我希望在我的援藏工作结束之后,让那曲电视台节目制作能力,包括制作水准可以再提高一个层面,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凌佳豪出发前对记者动情地说。

编辑:郭荣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shengtai/15885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