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三季《激荡——改革开放40年的浙江实践》本期(24日)来到了舟山。从孤悬海外到陆岛相连,从群岛新区设立到自贸区挂牌,波澜壮阔40年,舟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今晚21:30,请锁定浙江卫视,看新时代舟山如何继续长风破浪。
舟山香莲村一家人 渔民变身民宿经营者 张飞英一家人以前都是渔民,爸爸在船上捕鱼,妈妈在家里补网,但由于海上的资源越来越少,政府支持渔船上岸,张飞英一家人决定开一家民宿,经营民宿的年收入有六、七十万。 舟山的发展,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渔业资源衰退了,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结合舟山海洋旅游资源、航运业、港口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当时省委省政府就谋划要推动全省的渔民实现转产转业。香莲村一家人的变迁,折射出的正是舟山,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渔港景”到现在的“港景渔”。 舟山优越地理位置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1987年,舟山撤地设市以后,当时提出“以港兴市”的战略,把海洋开发上升为舟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小平同志提出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当时舟山呼声是最高的。全国32位政协常委代表团先后视察舟山,他们共同地认为,舟山的深水良港国内罕见,世界少有。当时提出向中央建议,目前最现实的办法是扩大舟山的开放,最现实的条件就是建立自由港。 舟山在整个世界的版图里面,除了它的港口资源优势之外,它的位置特别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在基于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舟山党委和政府规划起了舟山群岛新区这种模式。 “八八战略”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使海洋经济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如此,在“八八战略”提出一个月之后,也就是2003年的8月18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大会,明确地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这样一个目标。 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这里边,就提出了浙江的产业结构、浙江港口的开放开发、浙江的临港大工业的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说舟山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几年来,舟山按照这样一个战略的设计,一步一步发展走到今天。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 谋划大发展 在“八八战略”正式提出之前,宁波港和舟山港相互之间竞争激烈,“一体化”以后,真正实现了舟山和宁波的优势互补。宁波地区的主要核心优势在于它的腹地经济,以这个为基础,大量的产业经济云集在陆地这个区域里面。舟山优势主要是港口资源,有东西必须要输出去进行国际贸易。这两者一合并的结果,就是两个区域都活起来了。“一体化”合作,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 两地发展的双赢,不仅是两地问题,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全省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推进了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 “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舟山儿女正以弄潮儿的姿态,向着“自由贸易港区海上花园城市”的目标乘风破浪,砥砺奋进。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