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生态

朱晓军:平凡人的史诗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4月21日讯(浙江卫视记者赵冠杰 周家齐 温岭台 桐庐台报道)朱晓军是浙江理...…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4月21日讯(浙江卫视记者赵冠杰 周家齐 温岭台 桐庐台报道)朱晓军是浙江理工大学的教授,也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新作《快递中国》获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谈到写作,朱晓军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往往比小说家的创作还要更精彩。“一个作家这么说过,他说当你创作完之后,你再看第二天新闻,你目瞪口呆。因为它报道的新闻比你的想象更精彩。”

对报告文学产生热爱,源于1978年徐迟的《哥特巴赫的猜想》。“那年徐迟的《哥特巴赫的猜想》刚出,在我们班有一份《中国青年报》,大家都抢着看,趴着上面看,到后面发现没办法这么看,说让一个人读,读完之后我们听完,永远觉得还意犹未尽,再拿过来看一遍,所以就这么对报告文学产生了一种热爱。我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做这些小人物,他们不知不觉就会改变我的我的人生观,我的价值观,我的一些选择。共和国不该忘的,他们是贡献者,尽管他们没有干多么轰动的事情,但是他把自己青春,把人生献给了这个国家。”朱晓军告诉记者。

2006朱晓军创作出版了《天使在作战》,获得了鲁迅文学奖,2009年创作出版了《一个医生的救赎》,2013年,他开始创作《快递中国》。

“在桐庐有个乡叫歌舞乡,这歌舞乡很偏僻,说这个乡当年的时候就是说这个农民要进城,要卖点山货,这山路进城要走几乎一天,就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出来一帮农民,这帮农民建立了“三通一达”,占这个全国的快递份额60%。我非常震惊,这是个奇迹啊,就这是这么一个农民就创造这么一个奇迹,太了不起了。所以我想应该把它记录下来。”朱晓军表示,大家只知道快递方便便捷,给生活带来了改变,但是并不知道从事快递的人在背后的付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能够记录下这些。

为完成《快递中国》,朱晓军与合著者杨丽萍共采访了120多人,历时三年终于完成。2016年《快递中国》出版发行,2017年 《快递中国》第一次再版。

“当时感觉这本书写不完了,准备写的时候,发现快递业又发生变化了,更新换代太快了。后来17年再版的时候,中通都上市了,又把这个内容重新加了进去,不能让读者觉得这本书过时了。”谈到报告文学,朱晓军表示虽然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但这总得有人去做,“报告文学这种东西,今天来说我们是看着报告文学,将来就是历史,要有人把它们记下来,都没人记他们,他们的那些故事,就是被淹了。”

现在朱晓军在浙江浙江理工大学开设特稿写作课,他也把自己的这种观点传达给了学生。

“朱老师会跟我们讲,你看到的一件事可能并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它的背后有可能代表了整个社会的一个现象,我会更加注意一些文章里面的这样的细节和情感。”朱晓军的学生黄佶滢告诉记者。

“为什么有的人这么浮躁、焦虑,就是我们看的很近,每天都在算自己得失,所以每天都是痛苦的。”朱晓军表示,读书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一些,就不会被眼前的一个一个蝇营狗苟的小利牵绊,“所以我也想,比如用几年时间,然后能够把这东西能真正记下来,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怎么发展起来,中国人在想什么。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编辑:余丽燕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shengtai/15183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