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23日讯(记者 陈佳聿)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发布《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明确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浙江率先向刷屏朋友圈、套牢家长的投票乱象说不,引来众多掌声。今天(23日),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采访部分老师与家长,谈谈他们眼中的“投票”现象。 杭州某公办幼儿园工龄20多年的张老师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在朋友圈看到这种“投票”现象早已习以为常。“有时候看到了,我会投上‘友情票’,但有多少人真正会去关心里面小孩们的专业程度到底怎么样呢?所以这样的评选没什么意义,家长们都把心思都放在‘刷票’上,而不是真正去培养小孩提升才艺,那就没了当初举办评选比赛的初衷了。任何比赛和PK都应该让孩子自己面对面来,输赢都心服口服。”张老师透露,网络投票评选活动在正规学校还算少的,一般在校外机构里这样的现象会相对泛滥。 “我小女儿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学生会评选的比赛,以投票的方式定胜负,当时她的班主任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得第一名。最终我把这项‘任务’带到了公司,让下属把它当作一个项目来做,结果的确是得了第一,但是这样的第一,是拼父母的资源,和小孩个人并无关系。”家长杨女士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现在女儿刚上初一,上周又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复试环节同样需要投票,这让杨女士感到头疼。“复赛环节才艺表演分数占70%,投票票数占30%,投票比例占得这么高,我当时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不过就在昨天,杨女士收到了一条短信,被告知投票环节取消了,她心里的一块石头顿时放下了,“终于不用通过朋友圈麻烦亲朋好友去给小孩投票,安安心心拼才艺就可以了。” 在家长王先生看来,通过网络投票方式来评判孩子荣誉的现象,存在不公平性。“小孩本身是很单纯的,如果在学校就学会了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人情世故,让别人帮着自己拉票从而获得名誉,我觉得这特别破坏小孩子的单纯性。”王先生表示,对于遇到一些需要投票的比赛,他基本不会让小孩参加。 针对浙江教育厅发布的这一通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王平。王平表示,“刷票”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比赛应由专业的专家来评判,但是在当下“朋友圈投票”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普遍性问题,而这其中还牵扯很多利益关系。“首先一些机构,或者学校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社会关注度,获取更多的名气,这就变相地成了企业的营销模式。第二,现在针对‘刷票’出现了很多企业化运作,衍生出了一些拉票团体,也就是只要你花钱你就能买到票,这就可能成为了很多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为了一场比赛你可能要花上几千甚至上万元。”在王平看来,这项“禁止投票”的通知非常有必要,未来,还需要逐步去加以规范,“比如它的适用范围?或者到底比赛的评判标准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公正公平?这是以后要去慢慢引导的。” 编辑:陈佳聿
浙江向“校园网络投票乱象”说不!家长心里踏实了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23日讯(记者 陈佳聿)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发布《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kepu/15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