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23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之声记者 袁奇翔)昨天,浙江经济“半年报”公布,全省上半年生产总值28256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上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以及沿海主要经济大省。“压力测试”过半场,浙江经济的强大支撑力尽显无余。浙江之声推出系列述评:《浙江经济支撑力》,今天播出第一篇:《政府作为则企业有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简政放权 推出的一系列审批最优化举措 今年上半年,浙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76家,实际使用外资69.5亿美元。数据背后的支撑力,来自于浙江省商务厅简政放权推出的一系列审批最优化举措。省商务厅副厅长张钱江说,全年85%的境外投资项目,企业在基层商务部门就能完成备案。“企业的决策还是讲求效率的,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审批耽搁时间长,肯定会影响到它。” 权力下放的同时,审批时间也在不断被压缩。今年以来,持续深化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就展开了一场“比学赶超”的大竞赛。 作为全省首个改革“领跑者”的嘉兴市南湖区行政审批中心,通过部门环节整合、数据共享等举措,把企业开办由原来的8个工作日办结缩减为1个工作日。而作为“竞跑者”的杭州市上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只要半天。到今年6月底,全省已经全面实现企业开办1日办结。 “全省常态化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用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来服务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处处长王状武说。 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以更优服务激发市场活力。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也是基于新技术应用,在政府服务过程中,营商环境的优化加快经济的转型和创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的确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大力推进“三服务” 努力做到“有求必应” 如果把“刀刃向内”的“放管服”改革看作是政府自身的“内功”修炼,那么服务企业就可以看作是“外功”招式。今年以来,浙江大力推进“三服务”,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服务,努力做到“有求必应”。 “亲清服务员”正是杭州市余杭区推出的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新举措。“亲清服务员、亲清直通员、亲清速递员”共同为企业解难题、送服务、促发展。 推出多条减税、降负政策 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必然不会只有“服务”这一招,为企业减税、降负就是其中的“连环招式”。今年1月底,浙江下发通知,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预计今后三年每年减税195亿元以上;今年5月,浙江再推20条减负新政,全年为企业减负1300多亿元。减税的同时,政府也在用能、物流等方面想方设法为企业降负。 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减税降负的政策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企业整体一年有超过1个亿的税款的降低,降下来的税务成本是用于企业持续创新,增强它的活力。更重要的,不光是在钱的问题上,是给予了民营企业家这种信心。” 减税降负切实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激发了企业做强做大的后劲。政府作为,服务到位,良好的营商环境就会应运而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有了保证。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说:“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我做‘店小二’,能够为企业急其之所急,能够帮他去解决新的困难问题。要政府先行动,服务更到位,企业才能够有所作为。服务型政府在浙江是比较突出的。” 编辑:周凡琦
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落户在杭州未来科技城,CEO姚冀众说,未来科技城的“亲清服务员”每周都会上门走访,及时解决问题。“我觉得对创业企业的营商环境真的是做得非常好,公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管委会都会在第一时间解决好。”
服务企业不仅要营造好的环境、解决实际困难,更要帮助企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翔说:“政府的任务不是去替代市场挑选、决定具体应该由哪些企业获得资金,而是弥补市场失灵,以有为政府促有效市场,增加了企业抓住市场机遇的可能性。”
述评:浙江上半年经济高速发展 背后这些推力很重要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23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之声记者 袁奇翔)昨天,浙江经济“半年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kepu/15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