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科普

【国企巡礼】浙能集团:绿色引领 赋能浙江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14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之声记者涂希冀报道)能源是一个地方发展的...…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14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之声记者涂希冀报道)能源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刚需”。为了保障浙江省的能源安全,成立18年的浙能集团用更绿色的供给、更有责任的担当、与时俱进的改革,为浙江能源筑起坚强的后盾。

浙江之声“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推出“国企巡礼”栏目,集中展现国企发展的浙江成就。今天为您带来:《浙能集团:绿色引领,赋能浙江》。

浙能松阳地面光伏电站

“02、03年的时候,一个星期经常要停1—2次电,到了晚上,小孩睡觉,一下子停电的话,我还要给他扇扇子,弄得小孩也睡不好,大人也睡不好……”回忆起十七年前的那个夏天,嘉兴市新嘉街道电子小区居民赵霞用“苦不堪言”四个字来形容。彼时,自家宝宝刚满2岁,经常性的断电让他们新装的空调派不上用场,酷热难捱。

数据显示,2002年,浙江省11个设区市拉闸限电现象严重,2003年浙江电量缺口高达40亿千瓦时,电力缺口约100万千瓦。

嘉兴发电厂

破解“电荒”要从本质上来根除,兴建一批大型火力发电厂迫在眉睫。作为省属国企,2001年新组建成立的浙能集团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全省电力、能源建设的“排头兵”,其中,嘉兴发电厂二期第一台机组于2004年7月建成投产,直至2011年发电厂三期2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浙江电力短缺的问题在浙能的实际行动中得到了基本解决。

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红政说,他们不仅要让百姓用上电,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全国率先实施燃煤电厂脱硫、脱硝,以及“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研发,让每一度电的生产排放更加清洁:“我们嘉兴电厂投入环保改造的费用,十年来达到30多亿,是从无到有再到超低排放的这么一个过程。我们8台机组超低排放投产后,每年二氧化硫减排量大约在3900吨,氮氧化物减排在4900吨左右,粉尘的减排量在1700吨左右,下降的幅度分别是前面两项大约在50%左右,后面的粉尘的减排量达到了85%。”

嘉兴发电厂在保障能源供给上的自我加压、转型升级,是浙能输出绿色动能的法宝之一;而通过混改开辟新天地则成为了企业绿色赋能的另一项秘诀。

今年4月,浙能集团旗下的浙江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顺利交付完成了在印度五星货轮“玛哈阿诺莎”号上安装新型船舶尾气脱硫装置的工作,天地环保也成为浙江首家在全球船舶尾气脱硫市场上切下蛋糕的企业。天地环保公司董事长戴豪波介绍,能切下这块千亿美元市场的“大蛋糕”,契机来源于去年6月他们引入一家船舶行业的民营企业入股,新成立的公司国资占60%、民资占40%,而这一“混”,新市场的大门就打开了,已有100多张全球船舶尾气脱硫订单收入囊中:“民营方跟我们合作的这一家,它是长期从事船舶业务的,要找一个有环保,尤其是烟气脱除技术品牌的这样的公司。我们两方面的需求结合了,那么事实上就是‘技术+市场’这么一个模式。”

安装脱硫塔后的印度货轮“玛哈阿诺莎”号

截至目前,浙能集团所属各级子企业中实施“混改”119家,占比40.07%,全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超过75%,提早完成浙江省国资委要求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浙能集团副总经理王建堂表示,混改还使得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以氢能为代表的一批新项目更快推进:“混改,最主要的要体现在优势互补,要1+1>2,通过混改,来提升这些产业的发展的潜力,提高经营质量。”

围绕主业,保障能源供给;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能结构……作为浙江最大的能源企业,浙能还会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的道路,并朝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综合能源服务商方向迈进。浙能集团董事长童亚辉表示,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能源机构的战略合作,与沙特阿美等世界巨头的交流往来,都是题中之义。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能源,一方面我们的美好生活又要好的环境。‘一带一路’积极走出去,从我们企业发展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有国际竞争力、国内一流的能源企业。今年的油商大会,我们希望跟国际企业的合作能有实质性的成果。”童亚辉说。

编辑:周凡琦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kepu/15583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