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科普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舟山:“千岛之城”的造桥路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6月7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卫视记者 吕建楚 孟文林 林轩 傅筱铭 蓝...…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6月7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卫视记者 吕建楚 孟文林 林轩 傅筱铭 蓝媒号·舟山台 岱山台)舟山,被称为“千岛之城”,尽管背靠沪杭甬、面向太平洋,但长期孤悬海外、交通不便的劣势,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如何摆脱孤岛困局,变劣势为优势?今天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进舟山。

舟岱大桥预计2021年通车

轮渡成记忆

进入5月,舟岱大桥开始进行桥面梁板的架设,大桥整体进度已超过40%,预计2021年就能通车。

省交通集团舟岱大桥项目办公室主任刘要平表示:“以后我们从舟山到岱山岛,就可以结束轮渡的历史,直接坐汽车。”

大桥直通,告别轮渡,这让开了45年船的夏良海既欣喜、又不舍。从1973年舟山有了第一条轮船班线——“801号”,坐船出行就成了几代舟山人的记忆。

“岱山号”渡轮船长夏良海:“(当时)整个岛的居民跟汽车,什么东西都要乘我们渡船。”

不仅是往返内陆,对于黄均铭和岱山县的两百多名渔民来说,每天到相隔仅100多米的对港山岛上班,也要靠船摆渡。

时任岱山县渔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均铭:“为了工人的安全,为了水产加工业发展的需要,就决定要造一座桥。”

跨海大桥建立

舟山找到了发展新引擎

1975年,岱山建起了舟山第一座连岛大桥——对港山大桥,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还带动港山岛发展起了冷冻厂、饵料厂和养殖基地。

但对港山大桥的建成,并没有改变舟山“海中孤岛”的局面。进入90年代,舟山交通不便的劣势越发明显,最直接的体现就反映在招商上,当时全市年引进外资不足900万美元。

时任舟山市计划委员会主任刘国土:“当时我们岱山县的一个厂,要跟意大利合作,我们动了最大脑筋,把那个外商从上海用直升飞机接到我们岱山。他感觉到,你接个人可以,工程啊,要办厂你用飞机不可能的,后来他就跑掉了。”

1993年,建设跨海大桥的想法第一次被提上日程。但造桥至少需要30多亿,这对当时年财政收入只有3亿的舟山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时任舟山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处处长王伟祥:“也是迎难而上,就是即使我们这一届不能完成,也要为后来的人去建设打下基础。”

舟山市大桥建设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陈岱杰:“财政一点点挤出来,按照这个工程进度一点点拨付。”

1999年9月26日,舟山跨海大桥打下了第一根桩,勒紧裤腰带的舟山先后建起三座大桥,之后,西堠门、金塘两座大桥也相继建成。2009年12月25日,舟山连岛工程正式通车,5座大桥第一次将舟山本岛与大陆连接起来。

省交通集团大桥管理处处长助理严风云:“之前通过轮渡,每日进出舟山的车辆六千辆左右,现在通过舟山跨海大桥,每日车流量达到2.2万辆,增长了近4倍。”

统计显示,舟山跨海大桥开通后,舟山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5%以上,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达4.18亿美元,是1999年的47倍。

以桥为引,舟山找到了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浦西大桥通车,小干岛成为浙江自贸区的总部;2018年,新城大桥扩建完工,长峙岛成为开发热土;今年底,鱼山大桥即将通车,总投资1700多亿的浙江石化4000万吨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将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五的炼厂。

而眼下,一座从岱山出发,连接大小洋山,直通上海的大桥也在谋划中。

舟山市交通局规划处处长柳杰:“这个通道打通以后呢,其实能够把我们舟山从交通的末端,变成一个咱们国家东部沿海通道上的一个枢纽。这个对舟山经济的发展,我想是一个非常大的促动作用。”

编辑:杨飞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kepu/15535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