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科普

国家气候中心:“冷冬”属谣言 今冬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

随着季节更迭,秋冬季冷空气日渐活跃,社会公众更加关注今冬的气候预测情况,在此背景下,网上相关&quo...…

随着季节更迭,秋冬季冷空气日渐活跃,社会公众更加关注今冬的气候预测情况,在此背景下,网上相关"冷冬"传言增多,甚至出现“2018年是冷冬,且从今往后一直到2025年,气温一年更比一年冷”的说法,十分离谱,十分荒谬,吸引公众眼球,制造公众恐慌。

2018年10月10日,河南郑州,受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民众包裹严实出行,有的甚至裹上了厚厚的棉衣和军大衣。资料图 视觉中国

气候预测是专业性很强、科研型突出的业务,需要大量的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为支撑、动力和统计的诊断分析,才能慎重得出科学结论。正因为气候预测的复杂性和科学性,《中国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是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产品发布的唯一官方部门。

2018年10月11日,许多民众穿上外套出行。福州市气象台预测,受冷空气影响,福州气温降幅可达10℃左右,并伴有降雨。资料图 视觉中国

国家气候中心每年10月下旬都会组织全国科研院所及业务单位的气候专家对冬季的气候形势进行科学的会商研判,发布官方预测。关于2018\/2019年冬季气候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近期有一初步预测结论: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理由如下:

1)2018年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转为偏暖并不断发展增强,此次增暖将继续发展,并于2018\/2019年冬季形成一次El Nino事件。发生El Nino事件时,东亚冬季风强度弱,我国气温普遍偏高。

2)我国冬季气温受到东亚冬季风各环流系统的协同作用。国内外气候模式一致预测,2018\/2019年冬季欧亚大气环流整体以纬向型为主,不利于冷空气频繁活动,有利于我国气温大范围偏暖。且随着预报时效的临近,各家模式预报结果相比之前更向大范围偏暖的趋势进行订正。

2018年10月10日,多名身着秋装的游客正在游西湖。当天,浙江省杭州迎来一轮冷空气。资料图 视觉中国

国家气候中心作为气候监测预测、评估服务的官方部门,一直密切监视气候系统的演变动态,包括海洋、冰雪等下垫面和大气环流系统的演变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动力气候模式的预报更新,及时发布最新预测产品。

编辑:季元恺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kepu/15097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