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9月10日讯(记者 朱惠子)9月,淳安县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开学了,学生们到校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班主任上交手机。最开始这个程序很简单,班主任拿着盒子在班级里一排排走,学生们就把手机放进盒子里,等到周五,老师就会把手机还给住校的学生们。但是渐渐的,心思活络的学生会偷偷准备两部手机,或者以假乱真的模型机,一部上交,一部偷着用。老师也不得不精明起来,要当面拨个电话,手机能响会通才收进盒子。 然而,这样的措施收效甚微。学生们偷藏起来的手机会在半夜十二点甚至更深的夜里在宿舍被点亮。学校应届毕业生小明(化名)告诉记者:“晚上寝室里有手机的都会躲在被窝里玩会儿,夏天就尽量靠着墙挡光,天一冷就钻进被子里玩了。”至于玩什么,无非是打游戏、看视频、看小说、找人聊天……小明告诉记者,自己其实也没觉得手机有多好玩,就是碰见好玩的新游戏实在放不下,但“时间久了也无聊,不过习惯了,不拿手机感觉少了点什么,睡不着了,感觉手机长在手上了。不玩手机我干什么呢?” 偷带手机入校园 成绩直线下滑 在德清新市中学,老师们同样苦恼于学生沉迷手机。学校政教处主任吴啸敏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初三带班遇到过一个男生小李(化名),“手机瘾特重,说一下好一点,但过几天又玩,有时候玩得晚了,第二天上课就请假,我要去叫他他才来上课。” 当地禹越中学,一个手机游戏瘾重的女孩小罗(化名)也让老师罗志雄深深担忧。他告诉记者:“初一进来的时候成绩很好,考试年级前五十,很聪明,但后来开始拿手机玩游戏,听我的课都没精打采想睡觉,成绩直线下降。” 有多年政教经验的教师透露,一个年级会有20%的学生存在带手机进学校的行为,严重沉迷手游的学生,一个年级都会有四五个。 和手机“争夺”学生 老师感觉压力大 淳安是杭州周边劳动力输出较大的县区,淳安县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里近80%都是留守子女。德清新市及周边地区因为有工业园区承载了杭嘉地区工厂搬迁,接受了大量外来劳动力,因此新市中学、禹越中学等学校除了招收本地村镇的学生外,也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有一方或两方都不在身边,隔代抚养或亲戚代为照顾,因此,孩子在家庭中自由度极大,且家庭教育薄弱。 德清新市中学政教处主任吴啸敏向记者讲述了他如何与手机“争夺”学生的。“我们学校的小李(化名),他爸爸去杭州做生意了,妈妈和外公外婆带他,非常宠他,他在家说一不二,所以手机这个问题家人根本管不住他。他爸爸知道以后回来就是棍棒教育,但已经没用了,爸爸根本打不过一米八的儿子,一气之下直接回杭州不管了。可能是父爱缺失,我对小李的关注正好填补,小李也听得进我的话。我试着没收手机,没用的,他隔两三天就去买二手手机。那我和他讲条件,我发现自从我关注他之后,我教的历史地理课他成绩明显提高了,我就规定了你历史地理考多少分可以玩几天手机,然后让他当课代表,平时多一些鼓励,一段时间以后他做到了,然后再是其他课程……慢慢的,他手机玩得少了,成绩也有所提高。” 禹越中学的罗志雄老师也表示和手机“争夺”学生很艰难。“小罗(化名)是被人拉进了一个游戏群,接触到手机游戏的。她偏好玩解密游戏,觉得可以锻炼逻辑思维,但一玩就控制不住。父亲在厂子里上班忙没时间顾她,母亲文化程度有限,女儿说这个游戏是好的她也就随便她玩。最后小女孩控制不住,手机一玩玩到凌晨一两点。” 但小罗相对来说较为幸运,她沉迷手游的现象被较早地发现了。禹越中学重视学生心理教育,每班有身心健康记录本,小罗睡眠不够、情绪不高,被记录下来,引起了老师的重视。“她人很聪明,个性很强,也正处于叛逆期,我找她谈话很多次,了解她的想法,就是小孩子好胜心强,玩游戏非要玩赢了才行。我就用这个心理告诉她,你玩游戏要赢,学习是不是也要赢,游戏赢得容易,学习赢得难,你是不是只愿意选择简单的途径?这样刺激她,才使她对学习重新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关心下,一度成绩大跌的小罗,期末成绩回升到了年级前八十。 记录学生心理状况的专用本 在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的采访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都表示,严禁学生带手机入校,家校联系由班主任或生活老师负责,平日电话联络使用“家校通”电话卡。但带手机入学校的现象依旧存在,记者采访了省内多所学校,师生之间关于手机的“侦查”和“反侦查”手段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为了不让学生带手机进学校,老师们费尽心思。然而他们面临的阻力,除了孩子本身,还有外界的干扰。有老师反映,“学校周边的小店,提供代管手机、代充电服务,一个手机一天赚三五块,我们很努力地去争取学生,但这些小店为了赚钱宁可牺牲孩子。” 德清五中出台了严厉的校规,住宿学生如果需要带手机,家长必须签字同意,家长不同意带手机进校门的,两次以上就会计入德育分数,影响毕业考评。这样的“高压政策”是大多数学校的选择,对上进努力的学生颇有成效。 为了避免学生沉迷手游,禹越中学从2015年起在寒暑假积极组织课外活动,组织教师、志愿者为学生补习文化课,并有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等兴趣班选择,同时寒暑假里组织两到三次的社会实践,给孩子“找事情”做,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在这样的努力下,沉迷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少。浙江省留守儿童占比较高的衢州也采取了类似做法,政府组织了当地多才多艺的老人发挥余热,开办公益性兴趣班供留守儿童参加,从音乐、绘画等方面引导,目前组织的铜管乐队颇受孩子们欢迎。 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的危害是什么?淳安县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处主任宋光凤认为,首先学习分心,专注力降低;其次玩手机熬夜伤身;再者手机上不良信息会带偏孩子的成长轨迹。“手机是很容易沉迷的,别说学生,大人都无法自控,更何况学习那么苦,手机那么轻松,有些还有作业还可以网上抄。那些做手机软件的是商业行为,只管吸引你来玩,完全不管你未成年人自制力的问题。孩子一旦放不下手机,基本学习就废了。” 而且,宋光凤也注意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也是教师们获得“手机争夺战”胜利的关键。“淳安一中是我们这边比较好的学校,家长都很重视学生,一放学,家长来接的车直接能堵了马路。我们这儿就是放3天、7天的假期,学校门口的家长也没几个。而且家长的观念要转过来,对孩子要鼓励不能非打即骂。”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 陶然 国际《网络游戏成瘾诊断标准》制定者——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向本端记者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瘾也变成了手机瘾和iPad瘾,统称为电子产品依赖症。而重灾区在农村,在留守儿童,其次是单亲家庭特别是父爱缺失的家庭。据了解,浙江共有省中小学乡村学校1403所,乡村学生达到663426人。据2017年的调研报告显示,浙江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就有8.3万。 “隔代抚养没有制定规则,比如你一天只能玩一个小时手机,多一分钟都不行,从小执行,以后就会执行;习惯从小没有培养,长大之后纠正很难。其次,没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替代,是当代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主要原因。孩子们没事情做,玩手机成了最方便最低成本的放松。其次,整个社会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滞后,血腥、暴力等容易成瘾的游戏在其他国家会进行适当删减或严禁未成年人使用,但国内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最后,过度使用手机对未成年人的脑部成长发育是有极大影响的,学校要多宣传普及知识,引起家长重视。” 网络游戏如何防沉迷,电子产品依赖症何解?全国都在积极破题。近日,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就在本月,腾讯已经宣布对游戏《XX荣耀》启动最严格的实名策略,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进行校验,并将未成年人账号纳入防沉迷系统中。 编辑:王鑫
农村留守儿童成为沉迷“手游”重灾区
本端调查:农村留守学生深陷手机沉迷“困局”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9月10日讯(记者 朱惠子)9月,淳安县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开学了,学生们到校...…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kepu/15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