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长渔业产业链条用“加法”
首先,青岛开发区把“渔”字号龙头企业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鲁海丰星鳗加工园区、帝源海珍品加工园区、润勃工厂化养殖园区、荣利深水鱼加工等规模较大的水产品项目,拉长公司+渔户集海珍品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渔业产业化链条。其次,把“渔”字号龙头企业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力促民间资金向水产加工项目聚集。引导养殖加工户注册渔业品牌,通过品牌创建,提高水产品附加值。目前已有老尹家海参、唐岛湾海珍品、荣利深水鱼、友清裙带菜、薛家岛海珍品等多种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利。第三,把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以甘水湾休闲渔业发展为示范和突破口,培育特色渔业休闲文化,进一步完善垂钓、体验渔业养殖和捕捞、餐饮等休闲渔业项目,让渔民饱偿休闲渔业带来的“聚集效应”。
三、提高渔业效益用“乘法”
青岛开发区围绕调整好水产养殖结构,促进农渔民增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确立了“三缩小、三增加”的思路,即:一缩小传统养殖项目,增加特色养殖项目;二缩小低收入品种养殖,增加工厂化等设施养殖渔业;三缩小普通品种养殖,增加优质高效品种的混养和套养。依托科技、资金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乘数效应,靠科技作支撑,大力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一是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发展高效渔业。通过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发放渔业科技入户资料,送科技下乡等形式,从技术和实践两方面提高渔民养殖的科技含量。
二是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推广循环水养殖,促进生态渔业建设。进一步扩大人工增殖放流的品种和规模,修复渔业资源,打造良好的海洋渔业生态环境。
三是实施“平安工程”,强化海上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打造平安渔业。在全区4个涉海办事处建立起集多项职能为一体的服务机构,健全区、办事处、社区、船四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为40马力以上渔船配备救生筏,安装单边带电台以及CDMAHY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