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 杭州医药港建设启动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医药港小镇举行。哪些生物医药平台落户杭州?杭州又将送出哪些大礼包?赶紧了解一下!
今天,中国 杭州医药港正式落户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科技城),并正式启动建设。
下沙科技城为什么能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和这里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下沙科技城内的医药港小镇,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目前已落户生物医药企业300余家,实现年产值250亿元,占杭州生物医药产业比重达50%。辉瑞、默沙东、吉利亚等全球十大药企,已有七家入驻。相继获得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等荣誉。
到2020年,小镇将累计研发投入100亿元以上,并在人才引进、企业数量、产业规模实现翻番,集聚生物医药领军型人才200名,引育生物医药企业600家,实现年产业规模500亿元,着力打造成“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拥江发展的新高地、湾区建设的新标杆”。
今天,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项目平台集中落户、签约仪式。歌礼生物、仁东医学、方恩医药、普洛药业等10个生物医药项目和杭州医药港公共服务平台、动物实验中心(杭师大)、国家新药安评中心浙江中心、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等10个生物医药平台落户杭州医药港。
杭州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 今天,杭州还正式对外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杭州市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杭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的目标。 发布会现场,市经信委进行了政策解读,相关市级部门和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一核三园”负责人答记者问。 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 生物医药产业是民生基础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杭州市生物医药工业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全市规上医药工业总产值507.9亿元,同比增长22.9%;规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204.2亿元,增幅21.2%,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度第二大行业,仅次于计算机通信业。 根据《实施意见》,杭州将积极引进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资源,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方式,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2年,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高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将杭州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 一核三园多点这些区域将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在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将围绕“一核三园多点”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一核”,即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打造全市要素最齐全、环节最完备、发展速度最快的生物医药高端产品研发集聚区。 “三园”,就是以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开发区(滨江)生命健康产业园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产业化基地为核心,突出各自优势,分别在“高端医疗器械与创新药物并行的孵化和产业化基地”、“智慧医疗”及“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三个不同方向精准发力。 “多点”,就是聚焦智慧医健小镇(滨江区)、中国智慧健康谷(萧山区)、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余杭区)、富春药谷小镇(富阳区)、富春山健康城(桐庐县)等各区、县(市)的特色小镇、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基地。 通过“一核三园多点”产业布局,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空间,突出市区两级协同发力,共同打造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平台和重点领域。 强化财政金融扶持助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在现有财政资助体制上实施创新突破,具体涉及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本地研发服务机构的开放服务、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六个方面,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支持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药物(含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GCP)、有特殊专业要求的临床研究医院、生物医药产业中试平台、数据中心等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每个平台建设总投资的3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助。 为鼓励本地研发服务机构向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服务,《实施意见》明确,本地GLP、GCP、CRO(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生物医药产业中试平台等研发服务机构,为与其无投资关系的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服务的,给予年度合同实际金额的5%、单个机构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 鼓励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凡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不同规格视为一个品种),每个品种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其中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的,每个品种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企业新药研发和注册认证项目进行支持,本市企业新药研发新进入临床Ⅱ期、Ⅲ期研究的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获得国家新药注册证书并在本市产业化的,一类新药每个品种给予1000万元的奖励,二类和三类新药每个品种给予500万元的奖励。通过美国FDA制剂认证并在本市产业化的,每个产品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首次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在本市产业化的,创新型二类医疗器械每个产品给予50万元的奖励,三类医疗器械每个产品给予80万元的奖励。 鼓励本地首台套设备的应用,在杭医疗机构采购经省、市有关部门认定的首台(套)医疗设备,给予单台设备采购金额的50%、单个医疗机构合计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 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