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 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小微企业也一直是省里的重点培育和扶持对象。 为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 (2018-2020年)》。 (2018~2020年) 注:这里的小微企业不含“规上” 企业、“限上”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为实现上述目标,浙江要实施五大提质行动、完善三项机制并打造三个服务平台。 实施五大提质行动 主体提质行动 持续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和民企“双对接”活动; 实施“小巨人”培育行动,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 创新发展行动 支持小微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加快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参加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标准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共同攻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 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开发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育新扶优行动 推动小微企业由传统行业向新模式、新业态转型,重点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八大万亿产业。 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环保、土地、安监、市场监管、产业政策等,完善市场出清机制。 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振兴发展“老字号”企业。 集聚发展行动 依托各类园区、特色小镇等,重点建设一批小微企业新兴产业基地。引导小微企业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聚,形成集群规模化、集约化优势。 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参与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鼓励小微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外向发展行动 鼓励小微企业组团参加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产品展销会,开拓省外市场,打造浙货品牌。 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参加境外展览会、申请境外专利、注册境外商标、参与境外竞标、开展境外宣传等。 引导小微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市场,降低市场开拓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完善三项机制 信用激励机制 完善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全省统一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网络。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小微企业信用记录,力争3年内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 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制度、信用信息发布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信息公示为手段、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模式。 融资创新机制 鼓励商业银行制订小微企业专项信贷计划,实行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强化金融对小微企业成长的支持。支持政府产业基金参与设立创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的小微企业。 大力推进绿色债、创业创新债等新债券品种试点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人才保障机制 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区域建立小微企业“人才驿”,完善小微企业人才扶持机制,加强人才创业指导,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 支持留学归国人员、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创业主体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培育一批新生代企业家和创客。 打造三个服务平台 优化政务服务平台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降低小微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建立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平台,汇集涉及小微企业的各类政务服务信息。着力解决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营造受理程序简、办事效率高、服务成本低的政务环境。 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引导和激励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向小微企业开放仪器设备使用、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创业培训、风险投资等服务。 鼓励倡导企业分享众扶,加快完善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数据、系统、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广应用创新券、服务券等新型公共服务模式。 创建专业化服务平台 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管理咨询、登记注册、财税代理、展览展销、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 实施百名领军型企业家、千名成长型企业家、万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百千万”培训工程,全面增强企业家发现机会、整合资源、持续创新、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 编辑:季元恺
3年新增500000家以上!浙江花大力气推动这项工作
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小微企业也一直是省里的重点...…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ceanol.com/jingji/15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