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茶文化发祥地,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据媒体报道,2018年中国的茶产量达261万吨,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45%。2018年,浙江全省茶园总面积300.5万亩、总产量18.6万吨、总产值206.9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创历史新高。去年,浙江茶叶出口量也居全国首位。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升级发展,制茶工艺也越来越机械化。但在浙江淳安县屏门乡金陵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处用传统工艺炒茶的老茶厂。近日,我们的摄影师走进了那里,用照片画面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原始古朴和岁月悠然的况味。
采茶人挑着扁担,从山路的台阶处拾级而下。路边的竹林随风摇曳,青翠的枝条慵懒地舒展着,他们守护着这个满是乡愁的泥墙土屋,这里,便是一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老茶厂。
站在厂房外,蓝天、竹林、青瓦、泥墙……略带沧桑的岁月感油然而生,里面炒茶机一直在作业,“轰轰”声回荡在耳边,仿佛述说着独属于它的故事。
推门而入,满屋子的茶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在专注于自己所负责的工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仍保留着六十年代的炒青设备,用的还是柴火土灶,烧的还是松材和柴火。经过杀青、揉捻、二青、三青、回干等五个工序,金陵高山茶便出炉了。
金陵村海拔800米,这里的高山茶叶,都是用老机器炒制出来的,香味醇厚、经久耐泡,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兰花香。以往,村民们泡好茶用一种竹编的葫芦形状的茶壶装好,然后带上山劳作时喝上一口,那滋味沁人心脾,回味悠长。
淳安县地处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和浙江省重点优质绿茶产区之一。早在唐代,“睦州鸠坑茶”就已列为皇室贡品,五代十国的毛文锡在《茶谱》中赞曰:“茶,睦州之鸠坑,极妙”。淳安的“遂绿”炒青早在清朝就大量出口,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由于九十年代名茶的出现,炒青产量逐年减少,名茶炒机厂逐渐代替了古老的机制茶厂。尽管如此,这个茶厂从未停止脚步,始终在大山深处默默地履行着它的使命。
如今,随着乡村游的兴起,屏门乡金陵村逐渐在网红打卡排行榜上崭露头角,作为金陵一绝的“金陵一品”高山炒青也慢慢打开市场。据金陵村书记项家龙介绍,村里原有五个机制茶厂,现在只留下驼坪村一个了。
目前,因为留在村里的劳力少,到了采茶季,通常要雇用一些外来的采茶工。近年来,全村茶叶年收入约200多万元,人均收入3000余元,光炒青一项,最多的农户一年有3万多的收入,特殊的技艺成为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项书记说,目前这个老茶厂规模比较小,加工能力也有限,村里打算明年在徐家自然村再办一个更大规模的茶厂,这样,就能够满足五个自然村所有茶叶的炒制需求。(洪善富图\/文)
编辑:冯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