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瑞士病逝,享年80岁。
科菲·安南的全名科菲·阿塔·安南(Kofi Atta Annan),1938年4月8日出生,加纳库马西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安南1972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通晓英语、法语及非洲多种语言。2001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安南1962年进入联合国工作,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1974年中东“十月战争”后,他担任驻开罗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民事长官。20世纪80年代初,安南调回联合国总部,先后担任人事和财政部门的领导工作。1986年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负责人事厅的工作。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安南负责同伊拉克谈判释放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工作人员的人质问题。此后,他率联合国小组同伊拉克进行了“石油换食品”的谈判。1993年3月安南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曾作为负责前南斯拉夫地区的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和赴北约特使,协调有关国家的关系。
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1997年1月1日,他正式就职,任期5年。2001年6月,联大通过安理会提名安南连任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安南担任秘书长期间,曾于1998年赴巴格达进行斡旋,化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2001年10月,安南与联合国同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3月,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安南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腐败行为。
安南和中国
安南多次到访中国,1997年5月、1998年3月、1999年11月、2001年1月、2004年10月和2006年5月都曾到访中国。
2002年安南曾来到杭州,到访浙江大学,接受浙江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了16分钟的演讲——《关于联合国的作用和影响》,鼓舞浙大学子。
安南说,像浙大这样的学府对联合国极为重要,浙大在培育年轻人的全球视野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你们探讨新思维,借以推进和激励人类进步,同时推进和激励联合国的工作。你们推动变革,塑造未来。
在谈到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安南寄语浙大学生:“中国的成就已经使全世界深有感触。如果没有中国年轻人的精神和勇气,这些成就就不可能取得。对于你们大家,无论离开校园后选择哪一条道路,我都希望你们万事如意、勇往直前、奋力而为、改变世界。”
时任校长潘云鹤说,我们有幸将浙江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安南先生,这既表达了全校师生员工对安南先生本人在维持世界和平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由衷的钦佩、赞美和尊重;同时,也希望借此表达我们渴望世界和平、繁荣、平等和发展的强烈愿望。
编辑:周凡琦